房地產行業嚴冬來臨?數字化轉型或為發展新機!
摘要:通過供應鏈的精細化運營,以科技為采購賦能,以降本為企業增效,為供應鏈領域增添新引擎,構建智慧新生態。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3.89%,房地產市場已進入總量平衡、區域分化的新發展階段。在城鎮化進程放緩和宏觀經濟下行趨勢下,中國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化時代,增量開發業務進入下行周期。2020年,受新冠疫情沖擊,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業務進一步受到重創。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新開工房屋面積為198895萬平方米,這是近六年來新開工房屋面積首次出現下滑。也是近四年首次出現住宅新開工面積小于住宅新房銷售面積的情況。以往的“年底開工潮”亦不再出現,2021年12月,全國房屋新開工水平與11月持平,為16075萬平方米,同比降幅擴大至31%,較11月擴大了10個百分點。
房地產行業的“嚴冬”真的來了嗎?
融創高喊樓市已經進入冬季,恒大也大舉出售資產,開啟斷臂求生模式,人們才恍然發現,房價還沒怎么松動,房企大佬們已經悲觀到如此地步。
尋死覓活亦或割肉求生,行業巨頭們,都在利用各種不同方式,表達對房地產市場前景不樂觀、甚至悲觀的情緒。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近幾年,我國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斷收緊,調控政策不僅僅局限于打擊炒房客,針對房地產企業,也出臺了相關的調控政策,要求房企控制自己的負債率,“兩集中供地”“三道紅線”“五檔房貸”深刻地改變了行業邏輯,房價單邊上漲的時代遠去,房企用杠桿撬動規模的發展模式不再適用。伴隨著愈趨嚴格的政策監管,魚龍混雜的市場環境也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房地產行業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供應鏈協同,催生房產行業發展新機遇
伴隨著市場環境與政策的變化,房地產行業面臨一系列全新的變革。在這個過程中,房地產企業需要通過業務模式創新和能力重塑來更好地應對變革帶來的挑戰。
在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房企降本增效壓力凸顯,急需尋找新的轉機。地產行業布局多元化、在能力范圍內積極探索創新,成為不少房企轉型的選擇,房地產上下游供應鏈相關產業也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新發展時期,由于土地、資金成本的壓力和利潤空間的壓縮,地產行業企業需尋找匹配更加優質低價的供應鏈資源,亟需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精細化運營轉型。由于供方已經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供應和價格體系,通過平臺化采購可以加速匹配,凸顯優質供方優勢,保證優質供方做大體量和利潤,價格進一步讓利,形成生態共贏。同時房企跨界多元化業務嘗試基本無果,但圍繞上下游產業鏈進行相關多元化產業拓展,不僅擁有更專業的能力與更強的資源優勢,還能通過該業務的發展與現有產業相互賦能,通過供應鏈的精細化運營,對各環節進行降本增效,形成房企第二增長曲線,究其原因,不外乎幾點:
一方面,當前產業鏈競爭已經成為全球熱門話題。完善現代產業鏈,才能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我國擁有成熟的產業鏈,提早布局者將在未來的商海爭鋒中獲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十分龐大、前景可觀,企業布局供應鏈能最大化地發揮過往的經驗優勢,與產業鏈上下游產生聯動,用科技智能化賦能相關產業,推進行業發展。
以鏈致用,重塑業務增長新引擎
近年來,保利的“和筑”、萬科的“采筑”、中海的“領潮”、“民企聯盟”等采購平臺涌現。據萬科不完全數據統計,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采購設備規模超過1萬億元,大基建行業采購規模超過3萬億,整體交易規模超過5萬億,市場規模可見一斑。
以保利“和筑”供應鏈平臺為例,通過連接供應鏈上下游的供應商與需求方,打通了從需求、計劃、尋源、招投標到執行的采購全鏈路,實現了采購管理的高效運作。
據其承建廠商北京筑龍相關負責人介紹,區別于其它供應鏈平臺,和筑優選供應鏈平臺最大的看點在于借助保利在地產行業深耕多年的采購管理經驗,整合各方資源,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打造全方位地產供應鏈生態服務。依托企業內部既有管理模塊和能力優勢,融合貫通、擴展業務上下游,組建專業化運營團隊,形成地產供應鏈完整解決方案,為本企業及上下游供需企業提升服務,進而獲取發展新路徑;同時,圍繞上下游產業鏈進行相關多元化產業拓展,不僅擁有更專業的能力與更強的資源優勢,還能通過該業務的發展與現有產業相互賦能,通過供應鏈的精細化運營,以科技為采購賦能,以降本為企業增效,為供應鏈領域增添新引擎,構建智慧新生態。
隨著房地產供應鏈空間的不斷釋放,房企若搶先布局,或有望在房地產后市場逐步走向標準化階段及競爭加劇階段占得先機。
對于房企而言,入局供應鏈平臺是企業能力的延伸與對業務模式的良性刺激。一方面,企業可借助過往的經驗優勢,以更低的成本獲取資源,同時充分利用已經積累的供應商和客戶資源,為兩端賦能;另一方面,布局上下游產業鏈能與地產主業形成協同,創新行業商業模式,調整產業結構,優化供應鏈流程,共享供應鏈信息,最終實現供應鏈價值傳遞并實現增值,尋找多元領域新的利潤增長點。
來源:新浪地產